和黄曲霉素赛跑!阿里“最先一公里”把好农产

摘 要

  中国有5000年的农业历史,为什么却不如只发展了200年农业的美国? 农业是个高科技行,自古以来,农业都是尖端科技成果的最大消费场景。 举个例子,国外可以一边平地一边测出土地

中国有5000年的农业历史,为什么却不如只发展了200年农业的美国?

农业是个高科技行,自古以来,农业都是尖端科技成果的最大消费场景。

举个例子,国外可以一边平地一边测出土地每一块的营养状况,然后对症施肥;国内嘛,邻居用啥我用啥。

5000年的积累,说白了就是经验。

再举个例子,拿新西兰奇异果来说,这个原本从中国流出的果子,传到新西兰100年后,年产量达到了惊人的7000万箱,99%出口,销售市场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,占全球奇异果市场总量的33%,高居世界第一。

一个具有中国血统的水果,缘何能够飘洋过海成为一个国家的传奇?

其实,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打造自有品牌,精细化运作。但也正是这一点,中国整整晚了100年。

近日,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《农产品产地流通及“最先一公里”建设调研报告》,报告指出,我国农产品产地流通“最先一公里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,据统计,我国粮食、马铃薯、水果、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%-11%、15%-20%、15%-20%和20%-25%,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。

好在,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已经发现问题,并快马加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,并有望实现弯道超车,在农业上彻底赶超欧美国家。

报告还指出,在国家引导开展仓储保鲜设施建设的同时,农产品流通企业也在积极谋划农产品供应链体系,阿里重投入“最先一公里”模式值得示范推广。

在农产品上行“最先一公里”这件事上,阿里的确做得非常重。

目前,阿里在全国已建成5个区域大型数字化产地仓,在县、乡打造若干直管仓,一年可将100万吨生鲜农产品直供全国餐桌。

去年年初,面对突如其来的寒潮,阿里果断出手,位于陕西西安和山东淄博的产地仓启动紧急预案,一方面将产地仓所有的纸箱换成保温箱,另一方面,协调经济体和生态伙伴的冷链车资源,让农产品在合适的温度下保存、运输。

最终,在寒潮来临前,阿里在陕西、山东两省紧急采购1600吨苹果,帮助农民挽回了损失。

作为防灾促销的“稳定器”,阿里“最先一公里”的产地仓模式没有让农民失望。

除此之外,阿里重投入的“最先一公里”还是产销主体的“链接器”,有助于农民、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融入农产品流通网络;商品转化的“加速器”,通过产地仓智能化分选和包装,果品90秒变为商品;以及创业就业的“孵化器”,为返乡农民工、回乡大学生提供了创业就业的机会。

当然,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企业要做的远不止这些,在政府的领导下,中国农业将面向未来探索数字农业的更多可能性,并推动中国智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
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的振兴,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“最先一公里”基础设施的投入。

所以说,阿里做的这件事,从长远来看,很有意义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